深入而持续的自我体验与反思

余秋雨的《借我一生》里面有个片段:

后来,又说“狂妄派”是造反派中的先锋队,并自命为全国狂妄派的创始者,在一张很大的中国地图上插上一面面小旗,挂在路口,展示全国 “狂妄运动”的蔓延规模。 

不久,高音喇叭在宣布,“全国狂代会”即将在我们学院召开。 

校园里一下子挤满了操各地方言的人群。青年为主,也有不少中年,男女几乎各半,大多是身材瘦削、眼睛发亮、脚步匆忙。 

他们来自全国各地,神态却像从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吕兆康同学碰了一下我的手,轻轻说:“原来看到那么多狂兄、狂嫂吓了一跳,没想到还有那么多狂叔、狂婶。” 

我说:“你看那儿,还有狂公、狂婆呢。这正叫,狂妄不分老少,发疯不分男女。” 

正说着,高音喇叭突然震响,兴奋的声音劈头盖脑:“全国狂代会即将召开,革命人民欣喜若狂……”还没说完,嘭,高音喇叭被砸了。 

广播室就在路口。这个广播员本来就够激进的,得知高音喇叭被砸便蓦然站起身来,准备去与阶级敌人搏斗,谁知说时迟那时快,一群北方口音的大汉冲了进来,“你们敢说欣喜若狂?” 

“为什么不能说欣喜若狂?”广播员口气很硬。 

“欣喜若狂的‘若’字是什么意思?”一个大汉问。 

“‘若’是‘好像’的意思,怎么啦?”广播员反问。 

若狂,也就是好像狂,我们狂妄派是真狂,你们才是若狂!”大汉说。 

几个人应和道:“若狂是假狂,假狂就是假革命,假革命就是反革命!” 

很快响起了口号:“打倒欣喜若狂!我们都是真狂!” 

到这时广播员才知道,自己的狂妄劲头,已经落后了。 

这真是一物降一物。 

老帅哥郭富城因电影《父子》问鼎第43届金马奖影帝,有媒体报道郭富城在《父子》片中饰演性格复杂的父亲,经常心事重重,由于他太投入演绎性格忧郁的角色当中,拍摄期间他竟一反常态变得沉默,与以往开朗性格大有不同,险些换上抑郁症。郭富城的情况并不是首例,“哥哥”张国荣之死便有人认为是他在《异度空间》中入戏太深;吴彦祖在拍完《如梦》之后两个月仍未能找回真正的自己。演员入戏是好事的,但此处我们要思考的是:这是怎么回事?

我有个记者朋友经常报道社会新闻,与他交谈会时常听到他慷慨激昂义正言辞的对社会黑暗现象批判;还有个朋友进了公务员系统,和他聊天你会乐观的发现祖国形势一篇大好,我们需要辩证的宏观的看问题。但我仍是不禁问:除了所谓“屁股决定脑袋”这类基础性真理之外,是不是还有其他什么东西在作怪?

勒庞有一本《乌合之众》曾经把中国的文革当作一种大众心理现象来研究。如今流传下来各种文革故事也时常让我们感到吃惊,比如把剪刀放在毛主席旁边就寓意叵测,比如文章最初《借我一生》片段里的“打倒欣喜若狂”。当一种外在的常态转化为内在自发的行为,甚至谨小慎微到让人吃惊的地步时,我感到了一种可怕,不仅是对历史,对现象还有对自己

这里面大概有一致性原理社会认同原理重复原理交互作用并不断加强,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甚至可以无限制的大胆想象梁文道抛出来的疑问:一个正常人离杀人犯有多远

人大都会在无形之中修正自己现在的言行与过去的言行保持基本一致,并且把此作为一种普遍的基础性社会评判标准,如果一人现在的和过去的言行难以一致,便难以获得周围人的认同。但是真正可怕的点在于无论你以前的言行是出于自愿还是非自愿,这个原理同样起作用。正如《色,戒》这个故事王佳芝最终却爱上了易先生,张爱玲给出的结论是:通往女人心灵的唯一通道是阴道。此言被无数把妹达人所援引,而如今看来还有这么一个隐形原理存在作用。

人在保持一致之后如果再加之长时段的重复语言的行为的环境的心理暗示,则作用会进一步加强,人便会深深沦陷难以脱身,就如入戏太深的演员。而如果还是一群人同时受这样的原理影响,则社会认同开始起作用,从而进一步加深一致性,往来反复最终导致人的癫狂。这个时候人便是入戏过深,毒气攻心,看不得与自己不一致的东西,容不下与自己相左的事物,于是剪刀放在毛主席像旁成了反革命,于是要“打倒欣喜若狂”。

但是本文意义并不在于这些宏观的视角,而是在于个人职业定位的反思。敬业爱岗一直以来都是人群和社会所赞颂的美德,企业也需要拥有责任心的员工。另外尽职的工作态度会在一段时间内加速我们职位晋职的进程。但同时在一致性、重复以及社会认同原理的作用下,使我们开始陷入狭小的圈子无法自拔。我们开始按照职业的需要塑造并强化自己的一致性,在周而复始的重复当中把一致性内化,这有益于工作效率的提高,能谨小慎微到“剪刀放的位置不对”,能细微分别“欣喜若狂是假狂”。而这种一致性会不由自主延伸到个人的各个领域,某行业的劳动模范的家庭教育模式,为人处事风格等方面都能体现一些他所处的行业特征

但是兵无常态水无常形,一旦形式发生变化则很容易造成颠覆性的危机。德鲁克曾观察发现一些敬业的中层管理者走到经理人的职位后,却发现业绩平平无甚起色,甚至多有亏损倒退,这便是形势变了,但是角色却深深扎根于过去,难于转换。90年代的市场改革浪潮中,众多的模范职工也同样承受类似的痛苦。

这是一个二律背反,为了工作效率我们不得不深入工作的肌理,让自己完全与职业相契合,但同时我们也是在为自己布置一个难于突围的牢笼,难于自我超越,时势一变则以前建立的一切就会轰然倒塌这需要我们保持深入而持续的自我体验和自我反思,让自己沉进去的时候能跳的出,在专才与通人之间保持平衡并且熟练的切换。

这一点,我们需要有清醒的认识!

评论
热度(1)